在零基预算改革进程中,樟树市财政局积极探索创新,从多个关键维度精准发力,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,有效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与资金使用效益,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财政基石。
一、调动预算单位积极性
我市2025年预算安排遵循“挂钩”原则。一是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。项目支出部门绩效自评结果或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结果为“差”的,取消对应项目;结果为“中”的,分类按比例压减次年预算,或取消具体支出项目。二是与预算执行情况挂钩。除水利冬修、基本建设(含数字化项目)、科研等特定项目外,对经常性项目截至9月底执行进度低于30%的,一律按20%比例压减次年预算,共压减支出159万元。三是与监督检查情况挂钩。按照财会监督与人大监督、审计监督融合要求,对各类查出违规挤占、挪用、窜用、自行改变支出用途等资金管理问题,视情况压减次年单位经常性项目支出预算,共压减支出29万元。
二、科学构建项目管理体系
樟树市财政局打破传统项目管理模式,按照“保重点、分层次、重绩效”原则,对预算项目进行精细化分类。根据项目设定依据、支出方向、管理要求等因素,在项目标准化分类的基础上,对预算项目及其支出明细实施标签化管理,为开展预算项目分级保障提供支撑。如在保障优先级次方面,根据资金投向设置了“三保”、“债务还本付息”、“民生类刚性”、“城市运转”等10个项目类型,在需求层次属性方面,根据项目对应事项所满足的需求层次高低和潜在影响,设置“必保”“刚需”“一般”3个标签,作为评估项目预算资金安排急迫性的重要考虑。
三、坚决打破支出基数固化
全面取消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等各类基数,坚持以零为基、以事定钱,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,让资金跟着项目走、项目跟着政策走,结合财力可能,以零为起点编制预算。坚决压减非刚性、非重点、非急需支出,杜绝低效无效资金固化。编制2025年预算时,抽调预算科、监督科、绩效评价科精干力量成立预算评审工作专班,建立业务科室初审、工作专班复审、局务会终审的多维联审机制,严格落实“先评审后入库”要求,对所有拟入库项目开展必要性、可行性及预算合规性评审。根据单位自行申报项目,2025年全市审减超支、重复申报项目及清理低效无效项目共计35个,核减预算3.7亿元。
四、切实严控运行成本
在运行成本管控上,樟树市财政局建立起覆盖预算编制、执行、监督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体系。在预算编制阶段,按照定员定额标准据实编制人员类和公用经费类支出预算;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,推行降本增效,严控会议费、培训费、劳务费、委托业务费、差旅费等支出;持续强化“三公”经费管控,遵循“只减不增”原则,2025年“三公”经费预算同比下降2.7%。
五、高效盘活存量资源
实行财政存量资金“定期清理、限期使用、超期收回”长效机制,定期开展市直单位实有资金账户清理工作,对一年以上的本级结余结转资金、两年以上的上级结余结转资金,一律收回统筹,2025年1-6月,累计收回存量约800万元。配合国资中心积极推进国有资产资源整合优化,将不同领域、单位部门、市属国有企业的相似或相关资源进行整合,打造优质国有资产集群,优化资源流转速度,做大规模效应。推进国有资产公物仓运转,已建成2处近500㎡公物仓实体仓库和1个公物仓线上工作平台,2025年1-5月,公物仓完成办公类设备、办公家具等资产移交1046件,已调剂使用1078件(含以前年度入仓资产),节约财政资金53.6万元。
六、深化机关制度创新
为推动过紧日子要求落实落细,有效防范地方“三保”风险,樟树市财政局印发了《樟树市降本增效工作实施方案》,细化降本增效措施,推动财政收支良性循环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目标的实现。开展财政资金监督检查,制定了《樟树市财政领域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方案》,组织查办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使用问题,剔除征地拆迁款因素影响,2025年1-4月全市乡镇重点费用同比下降27.5%。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,2024年出台了《樟树市市级预算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(2024-2026年)》,并联合各部门印发了1项通用支出标准文件、6项专用支出标准文件,2025年计划出台7项专用支出标准文件,持续强化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中的应用。
零基预算改革的扎实推进,不仅优化了樟树市财政资源配置格局,更构建起科学规范、运行高效的现代财政管理体系。站在新的起点,樟树市财政局将以更高站位深化零基预算改革,持续完善预算管理长效机制,在精准保障民生福祉、守牢财政风险底线等方面持续发力,让每一笔财政资金都成为推动樟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,书写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。
樟树市财政局 任延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