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阳新区财政部门聚焦规范管理、提质增效,通过强化源头管控、优化流程管理、压实履约责任、加强监督检查等举措,全面提升政府采购工作水平,确保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“刀刃上”。
一、严把预算编制关,筑牢资金效益“源头防线”
严格落实“过紧日子”要求,以《宜阳新区降本增效工作实施方案》为抓手,强化采购预算全流程管控。采购人编报预算时,需对项目必要性和成本测算合理性进行充分论证;项目启动后,预算与采购监管部门联合审核实施计划,对技术复杂、涉及民生等重点项目引入第三方专家论证,从源头提升预算科学性。2025年,新区共批复政府采购预算794.61万元,通过需求调查、专家论证等方式核减资金267.61万元,核减率达34.29%,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。其中,针对教育部门递交的3所小学教学设备采购项目,通过论证发现预算中部分设备超出实际需要,核减不合理预算94.85万元,既满足采购需求又避免资金浪费。
二、优化采购全流程,畅通高效规范“服务通道”
推动采购单位压实主体责任,完善内控制度,严格落实采购需求管理及意向公开制度。加强对采购方式选择、评审因素设定的合规性监管,对适宜最低价采购的项目,原则上不采用综合评分法;确需使用综合评分法的,应严格遵循政府采购法规定,报价得分不建议按照最低标准设置,杜绝暗箱操作。通过科学规范的流程设计,实现采购成本节约、过程透明公开、评审效率提升的多重目标。
三、强化履约全链条,压实资金监管“责任闭环”
明确采购单位为履约验收第一责任人,针对技术复杂、社会关注度高、涉及民生或创新领域的重点项目,引入第三方专家小组参与联合验收,并同步开展绩效评价。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,形成“采购—履约—验收—评价—预算”的全链条责任机制,确保资金使用与项目效果精准对接。2025年上半年,新区组织专人对上年度中标的5个项目进行抽验,强化采购人的责任意识。
四、织密监督防护网,营造公平竞争“市场环境”
联合审计、纪检监察工委组建专业监督团队,全流程审查需求论证、备案等前置环节,聚焦评分标准、评审因素等核心内容,构建“发现—预警—整改”机制。对风险隐患,即时发函、列明依据、督促整改,前移风险防线;同时加大政府采购法规宣传力度,并对围标串标、虚假应标等违法违规行为,依法严肃查处。2025年以来,监督团队累计开展专项检查5次,督促整改不规范问题8项,集中开展全区政采人员业务知识测试1次,强调了廉政风险意识,强化了政府采购业务素养,绘就公平竞争、廉洁高效的政采环境“新图景”。
宜阳新区财政金融局